彭少麟

主要学术业绩及近年发表论文目录:
发展植被演替、更新、波动等动态理论,提出并验证了演替的化学驱动力假说,建立了我国南方植被生态恢复的参照系;进行全球变化与我国东部样带主要陆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,揭示了生态恢复对全球变化的反馈;阐明了珠江流域生态系统退化机制,提出了生态恢复技术;验证了华南入侵植物化感作用假说,提出并验证了入侵植物的能量利用与资源分配假说,提出了华南入侵植物的综合防控技术。出版专著19部,发表论文500多篇,其中SCI收录97篇,EI收录30篇。获省部一等奖以上重大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5项,“国际化感基金会杰出成就奖,国家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、全国先进工作者(全国劳模)、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、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等荣誉。
近三年发表论文76篇,其中SCI收录35篇,以下列出5篇代表性论文。
1) Peng SL*, Hou YP, Chen BM.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carbon balance in Guangdong Province, China. Restoration Ecology, 2009, 17(4):487-494.
2) Peng SL*, Hou YP, Chen BM. Establishment of Markov successional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forest restoration reference in Southern China. Ecological Modelling, 2010, 221:1317–1324.
3) Peng SL*, Zhou T, Liang LY, Ren WT. Landscape pattern dynamics and mechanisms duri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: a multiscale, hierarchical patch dynamics approach. Restoration Ecology, 2010, DOI: 10.1111/j.1526- 100X.2010.00741.x.
4) Song LY, Li CH, Peng SL*. Elevated CO2 increases energy-use efficiency of invasive Wedelia trilobata over its indigenous congener. Biological Invasions, 2010, 12(5): 1221-1230.
Shen XY, Peng SL*, Chen BM et al. Do higher resource capture ability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facilitate the successful invasion of native plants? Biological Invasions, 2010, DOI 10.1007/s10530-010-9875-8.
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“我国东部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研究”
中科院重大项目“热带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”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(广东联合)“珠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、动态与水环境效应”
广东省重大项目“广东省生物资源调查、利用规划与监测”等项目
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“不同植物功能群对外来植物入侵的抵抗力形成机制研究”
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“全球变化背景下土著植物灾变机制研究”等项目。
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
广东省自然保护区评审管理委员会副主任
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
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长
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
《生态学报》副主编
《生态科学》主编等职务。